承接著上一篇,我一直在思考的,除了想要哪天真的可以回去農村實習這套理想之外,就是最近很紅的大城濕地。

如果這個地區的特色已經被發掘,但為什麼地區還是一樣無法興盛?重點應該就在於宣傳與推廣吧我想…

因為國光石化要設廠,因為很多人在宣傳,我才知道台灣有這個地方,對於我來說,實際去過香山濕地,但因為沒有對動物的敏感性,不會認動植物,所以那次去香山濕地的感覺,就是不知道要看什麼。但對於懂的人來說,會認為濕地是孕育很多生物的地方,是很美很多可以推廣的地方,這一來一往之間,其實就產生了落差,也就是喜歡的人不斷的在說濕地有多好,但不懂的人永遠支認為它就只是一片泥巴地。

要怎麼讓這裡繼續保存,從研討會的過程中,認為只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提升農村的價值,另一個就是讓更多人知道大城濕地的各種好,讓當地人對它產生自信、外地人對它產生興趣。

在演講的過程中,橫石先生不斷的提到,資訊流通的重要,並且秀出他們設計的網頁,讓潛在的消費者知道地區不同時期的作物,也可以讓生產者知道市場需要的是什麼。若換個角度把濕地當成一個農作物來想,喜歡的人一直不斷的宣稱濕地有多好,但不知情的人還是不知道他的好。如果有一個平台,可以把濕地的好讓更多的人知道,要保存,是不是困難度就不會這麼高?

看著橫石先生秀出來的網頁,自己也在腦海中想著,不知道大城有濕地,最主要就是從來沒聽過人提,如果今天有一個網頁,是關於大城、芳苑、甚至只是針對濕地,裡面有著濕地的各種資訊,什麼季節有甚麼生物,長的怎樣、有什麼特色等等一般社會大眾可能會想知道的內容,甚至是如果要去體驗當地的生活,可以怎麼安排行程、可以怎麼找人來帶領、可以有什麼特殊的經驗等等,也是都可以放到網路上的訊息(當然這個前提是必須針對網友的習性、想知道的事情、會去濕地遊玩的人的特性之類的相關訊息做過研究才有辦法很精確的設置資料),並且隨時更新現場的狀況,讓網友可以得到第一手的訊息,我還曾經想著,如果有人可以在看到白海豚的瞬間,拍下照,上傳到網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感覺一定很好。

除此之外,當地農漁業的產品,可以怎麼包裝增加它的附加價值,也是地區可以思考的另一條路。只要地區開始有收入,當地人對於住在當地是快樂的,是有自信的,是很自豪的,自然不會有人想要到都市去生活、也不會有人想要自己生活的地方有許多的汙染性產業(根據橫石先生說,他居住的地區人口大約兩千人,上網募集50位要去他們社區居住的人,結果有一千五百位報名)。

這些的前提,都是必須要到現場實際看過、經過許多市場上的研究、加上外來的人進入帶來新的知識與刺激,才有可能設計出一套適合市場及當地需求的制度,進而造成地區的改變。因為我沒去過大城濕地,感覺好像也是在亂寫一番XD

但回過頭想,環境運動何嘗不是如此,就跟現在很多環保團體會把參與的相關訊息放到網路上讓大家知道一樣,但如果有一個平台,是針對社會運動(或是僅限於環境運動)相關的訊息,哪一個開發案要推在哪個地方、哪一天要開會、那一天有活動、哪一天需要動員等等都可以在網頁上查詢,而不是只在非死不可上面看到相關的訊息、或是看到事後媒體的報告才知道,這個平台應該可以凝聚更多想要關心環境議題的人,甚至可以提供一個當自己家鄉面臨開發案衝擊的時候可以廣為周知的地方,這樣亂想,好像也都滿好玩的…

寫了一大推,其實也都只是自己再亂想,不知道實際要做會遇到什麼問題,甚至看起來好像天方夜譚,但橫石先生說過,「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感到快樂,被服務的對象也會感到快樂」、「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去做任何事情,對方也會回頭配合自己達到自己的價值」。

「大家好好播下美夢的種子吧!!!!!」


一起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oooo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