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自立報

世界地球日系列一:台灣,你累了嗎? 更新時間:2009-04-21 23:07:12 記者∕作者:胡慕情


文■胡慕情

人類過度開發,地球資源日漸耗竭,但破壞的腳步並未停止。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來臨前,本報將以系列報導引領讀者鑑往知來,期盼知識喚起行動,還給地球休生養息空間。

2008年,是環境生態面臨最大危機的一年。年初,社會各界關注焦點議題蘇花高,因政治因素獲得暫緩討論空間;然而,2008年下半年,已開發企業的污染不斷爆發,環署通過多個開發議案,台灣這座島嶼,在2008年台灣對環境破壞未曾反省的思維下,滿目瘡痍。

桃竹命水霄裡溪

新竹霄裡溪橫跨桃園與新竹兩縣市,提供居民生活用水。這條溪流,是西部少見的甲級水體。坐落於霄裡溪上游的友達、華映兩家面板大廠未進駐前,水質仍佳,溪流有生物存活,引溪水灌溉的稻米,常獲選優質米評選。

2008年1月,新竹縣霄裡溪遭到上游工廠污染、沿岸居民喝毒水7年多的毒害問題爆發。媒體揭露友達與華映排放廢水,霄裡溪經企業用水排放後,電導度、氯鹽、氨都不符合灌溉用水;但兩大企業表示,以環保局或環保署的監測值來看,企業放流水都符合「環境標準」。

然而,環保署訂定的放流水標準,並未隨著產業類型更動而調整,意即光電產業複雜製程中所可能使用的化學、重金屬元素,將因制度未修改而被忽略,形成「符合標準,卻不利環境及人體健康」的狀況。

2004年7月,自來水公司發覺水有問題,在取水口前築一道土堤,希望居民使用的水能不受污染。但這道水堤依法不能興建,同時土堤太低、颱風一來就垮,居民飲水安全仍有危機。

當地農民選擇休耕、自來水只敢洗澡、要喝水則走上10公里的路取山泉水。終於承受不了這樣的生活方式後,霄裡溪居民要求環署協調企業改排,「工廠在桃園,就排回桃園去!」

企業與環署承諾改排但否認污染;只是協調改排事宜時,桃竹兩縣皆堅持因為污染,不能將水排放到自家縣裡的溪水,明顯矛盾。因改排協調時間過長、民眾擔心飲水安全,環保署決定送水給霄裡溪居民飲用以平民怨,並召開專家會議釐清水質是否對人體有嚴重影響。日前,環署終於在專案小組做成友達、華映放流水改排至桃園老街溪的決議,但至今未通過環評大會審查;而日前環署做出的健康風險評估調查也顯示,兩家企業在水中排放稀有重金屬物質。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副教授李家偉表示,檢測霄裡溪後發現18項重金屬,其中鎵、鉬、銦、鉈等稀有金屬為非飲用水管理項目,其中銦為面板業特殊使用元素。

李家偉表示,「銦」的吸入毒性大於食用,以目前地下水檢測濃度推論,「一般人每天喝2公升水,沒有立即性顯著危害」,銦的濃度正下降。環署毒管處長袁紹英表示,依評估結果,環署將停止「幾乎測不到銦」的地區供水事宜。

新埔愛鄉協進會理事長陳金進認為,若環署認為水沒問題不送水,應南下親自向居民說明;且銦濃度降低應與經濟風暴衝擊友達、華映產量相關,目前友達停止無薪假,恐再增產,不該輕易斷言沒有影響。但未獲環署正面回應。

霄裡溪問題懸而未決,友達將在彰化二林擴廠、環評審查正在進行,當政府以發展經濟為名,支持高耗能、污染水質的產業興建,民眾的日常安全,又該何去何從?

殘破山河家敗亡

2008年9月,辛樂克颱風重創台灣,廬山溫泉旅館倒塌,怵目驚心。這些溫泉旅館長期非法佔用行水區,廬山溫泉區294棟建築,只有54棟合乎規定,還有10多家溫泉業者佔用河川區和保護區。

民國67年,區域計畫法尚未施行,加上溫泉熱興起,位在都市計畫外的廬山溫泉興起搶建風潮,但廬山溫泉不是唯一案例,北部烏來、中部谷關、南部寶來等溫泉觀光區,都有緊鄰河道、超限利用的問題。

風災後,政府一度想勒令非法使用業者歇業,但業者以「不顧人民生計」為由強烈反對;災後應該檢討的制度問題,變成「如何預測與救災」的後端防制策略,更出現「就地合法」的聲音。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副教授廖本全憂心指出,台灣是體質脆弱的島嶼,許多地勢敏感區,不適合過度開發,但國土規劃問題未受重視,隨著溫泉商機高漲,業者總是先行佔地再要求合法,漠視環境與安全問題。

「保護區設立一定有它要保護的目的跟理由,但台灣對待土地的態度完全忽略這些,只傾向利用與開發!」去年底,廬山溫泉業者恢復營業,但據媒體報導,遊客擔心安全,當地宛如死城。

廖本全以2001年納莉颱風成災為例,當時台北市「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以保護區及山坡地的過度開發與利用為坡地災害與平地淹水的主因,做出「強烈建議暫緩開發利用保護區及山坡地」 的結論,但時間一過,政府與業者又將教訓置之腦後。夏季不遠,颱風的腳步近了,家園能否安在?

油污重傷海岸

2008年11月,巴拿馬籍貨輪晨曦號擱淺於北部石門海岸、洩漏100公噸重油、污染約3公里海岸線。事發隔天,環保署聲稱「明天可獲控制」;海巡署則以300字的公告宣布「已於2008年12月3日完成除污作業」。但至今年1月為止,油污依舊在,潮間帶生態岌岌可危。

石門油污不是08年第一宗。08年7月,一艘印尼籍「TRANSTAR2501」平台船在海上迷航115天,10月8日被發現擱淺在蘭嶼海邊,但事隔一週卻無相關單位處理。

「油污事件首重『搶時間』。」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指出,「TRANSTAR2501」很早就被得知在海上漂流、海巡署承諾監控,但卻等到東北季風起、船都擱淺了還沒有處理。環署水保處官員私下透露,「港務局可能與海事公司簽約,先發現,不見得能先拖走。」油污事件往往錯過最佳處理時機。

蘭嶼油污事件引發輿論抨擊,石門油污發生後,各單位緊急應變處理於是改善。但還是無法在第一時間還是無法整合動員大批人力物力清除油污,讓生態傷害降到最低。

11月正是毛蟹盛產期,而因無法第一時間清污成功,油污質變,其影響將不只是海中生物的生存,一旦質變物沉入海中被生物吃掉,又被人類捕食,透過食物鏈,將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

海污事件層出不窮,尤其蘭嶼與台灣間的航線為國際航道,數年前就發生多起國外商船偷排油污情事。08年油污事件頻生,環保署建議加強海上執法,健全海上污染監測機制,但新聞熱度一過,政策仍未催生。2009世界地球日,環署發起淨灘活動,立意雖好,但,海洋污染防治準備好了嗎?

毒氣攻擊學童

2008年12月,高雄大發工業區接連發生3次不明氣體毒害事件,可謂台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毒災事件之一。從2008年12月1日起至12月29日止,共發生4天6次毒氣攻擊、造成上百名師生送醫治療。當地居民群起抗議,要求政府找出原凶,但政府表示原凶難找,只能進行賠償與後續監督,但至今4個月時間已過,賠償問題仍未解決。

起初環署認為榮工處廢棄物處理廠為原凶,但榮工否認,因「污染事件的空氣污染物質成分共50種,環保署在大發廠只檢測出38種,其中與居民提出呼吸道受刺激的『六氯丁二烯』等4種成分,並未於大發廠中發現」。居民也不相信,因榮工離學校遠,且居民多次聞到刺鼻臭味自工業區的污水廠洩出。

自此,追查原凶一事延宕,環署改與工業局協調,做成補償決議,如國中、國小學生午餐公費、設置學校獎學金、設置監測中心、進行健康風險評估調查等要求;村民則進一步要求污水廠遷廠、3村村民每人賠償新台幣10萬元等訴求無共識,孩子被迫遷校上課;但一方面環署又要求高雄縣啟動公糾機制,「以俾原凶水落石出」。

但台大公衛系教授詹長權認為,只要環署與縣政府願意在排出相關毒氣的廠商廠區內安裝監測儀器,經交叉比對,很容易就能找出原凶。但檢測儀器卻裝在學校。此外,居民認為不再毒害才是重點,公糾機制談的是賠償,居民訴求的污水廠遷廠不易實現。今年2月,工業局果然反悔不承認協調決議,直到4月8日,政院召開跨部會協調,才再做成每年總補助金額1700萬元的補償方式草案,但最終結果仍須協調。

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沉痛表示,補償金不是重點,「劇毒工業區開發總緊鄰民宅、缺乏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與流行病學的追蹤,加上廠商一眛追求利益、工業局管理鬆散、欠缺公正第三者監督機制,除非抓到現行犯,否則以台灣法律要求受害者舉證的設計下,永遠死無對證」。

潮寮事件或許能在補償金制度下暫時平怨;但2009年,環評通過三輕案,位於高雄林園、仁大、大發工業區的中下游廠商將再擴廠,「毒害是否會再發生?」是地球日來臨前,環保單位及工業局不能迴避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oooold 的頭像
    ooooold

    我要的生活

    oooool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